2020年5月21日,是聯合國確定的首個「國際茶日」,茶文化已經國際化。唐朝的《本草拾遺》中記載:「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喝茶被許多人奉為養生之道,但也一直飽受爭議。那麼,喝茶的確有好處嗎?應該怎麼喝才對?
這次新冠疫情中,有關茶的觀點已經很明確。茶葉不能防控新冠病毒,不是藥,但茶葉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喝茶有利於健康。
《美國心臟協會雜誌》曾刊登過中美科學家的一項聯合研究。研究發現,喝茶可以有效促進心血管健康。他們對8萬多人進行了為期6 年的隨訪研究,發現長期堅持喝茶的人HDL-C 水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自然流失更慢, 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8%。研究發現,茶葉可以在100℃的水中釋放出高濃度茶多酚、咖啡因及茶色素類物質,這些高濃度物質可以逐漸將動脈壁上硬化的粥樣物質清除,逐漸使人體動脈組織恢復正常。特別是對於60歲以上男性,在抽煙頻率高、體重過重且不經常鍛煉的情況下,喝茶的效果更明顯。
茶多酚可以通過抗氧化和抑制脂質吸收在脂質代謝中發揮積極作用,喝茶還有其他益處:①經常喝茶可以降低老年癡呆的風險;② 喝茶能夠改變葡萄糖消化及吸收情況,並保護β細胞不受自由基破壞,進而降低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每天喝4杯茶的人比不喝茶的人罹患2型糖尿病風險低20%,這些功效可能來自茶多酚。
喝什麼茶最好?研究發現,綠茶和紅茶中所含茶多酚和兒茶素的抗炎作用都比較強,但綠茶延緩「好膽固醇」下降的作用比紅茶略勝一籌,效果最弱的是花果茶等其他類型的茶。我們日常生活常見的烏龍茶、普洱茶、苦丁茶也都有降低血壓、血脂的功效,可有效促進心血管健康。
從中醫養生角度講,喝茶需看體質。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功效,如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綠茶性寒可清熱,烏龍茶潤喉生津,花茶養肝利膽。
雖然喝茶有很多好處,但如果喝茶的方式不正確,也會傷身體。喝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①忌空腹飲茶,容易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影響胃腸道功能,引起腹痛、腹脹、乏力等;②忌飲過濃的茶,容易引起「茶醉」,即心悸,心動過速,頭暈、乏力等;③ 忌用茶水服藥,茶水中的鞣酸可能與多種藥物結合而產生沉澱,阻礙吸收,影響藥效;④忌睡前飲茶,茶水中的咖啡因,茶鹼等有興奮提神作用,可能影響睡眠;⑤忌飲過燙的茶水, 不僅會燙傷食道,還會誘發食道癌;⑥有消化道潰瘍的人應少喝茶,因為咖啡因能促進胃酸分泌,增加胃酸濃度;⑦營養狀況不好的人應少喝茶,因為茶葉中含有多酚和鞣酸,能夠融合膳食中的礦物質,影響人體對鐵和蛋白質的吸收;⑧消化不好、過敏體質的人可以喝發酵過的紅茶。
由此看來,喝茶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量、時間段及茶葉類型。茶葉有糧食、蔬菜、水果所缺少的文化屬性,如喝茶舒心、怡情、休閒以及社交功能等。清風濕潤,茶煙輕揚,喝茶已經變成中國一個獨特的文化了。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就算粗茶淡飯,也是其樂融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