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貴為一代之文體,其特別之處在于可以入樂、可以抒情、亦可以敘事。比起唐詩,詞的格式相對限制更小。本文先以柳永的《八聲甘州》為例從結構及抒情手法分析宋詞的寫作傳統。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此闋詞為柳永的代表作,概括而言這闋詞最希望表達的就是最後一個「愁」字,而「愁」亦是宋詞中一個最常用的感情表達,但不同的作品卻有多種不同的表達手法。此闋詞對「愁」的發揮可謂淋漓盡致,堪稱一絕。要理解一首詞可以從作者背景,通篇結構,抒情手法及遣詞用字幾方面去解讀。
從結構上而言,此闋詞的電影感十足,開篇即以遠鏡描寫景物,其景為黃昏細雨,秋去冬來之景,在文學的傳統上,此景就是一個愁字。遠鏡描寫之後,接著來一個特寫並且由遠境寫至近境,即「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然後再細緻描寫當地的花草狀況,即「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上闋詞的結構宛如一部好萊塢電影一樣,由遠鏡,到近鏡再特寫一處景物,處處營造出孤寂的氣氛。
下闋詞把鏡頭上闋黃昏孤寂之景映照在作者身上,以突顯他的寂寥並且描寫出作者的心理,「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此三句即點出因何事而愁,「登高」二字是中國文學的一個傳統,凡「登高」不外乎表達思鄉懷人之情。這闋詞亦不例外,作者自仕途失意後便一直羈旅在外,于是登高思鄉懷人。至于何以思鄉?皆因家中有人在守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一句超越了作者自身的感情描寫,代入他所思念的人,以對面設想的手法,想像著家裡的佳人也在想念自己,每日望著窗外一艘又一艘的船,默默地等候作者回家。最後,以「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作結,令整闋詞之愁情歸到作者身上。
通篇結構,上闋詞寫景,下闋詞寫情,但又相互纏繞,情景交融。作者所表達的愁緒一層一層地濃縮,最後集中在自己身上。而在營造氣氛以抒情方面,對遣詞用字亦十分用心。就上闋而言,「暮雨」、「淒緊」、「冷落」、「殘照」、「紅衰翠減」和「物華休」,處處透露出愁的感覺,令人聯想到作者人到暮年、孤寂之感。上承這種愁緒,下闋即直接抒發出思人之情,最後把種種淒冷景物,遲暮懷人之感,通通匯聚成「正恁凝愁」四字。
以上這闋詞是典型的佳作,做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而且描寫景物有層次,令讀者能夠輕易代入,此等種種均為一首好詞的要求。賞析宋詞可先從結構和抒情手法開始,再去結合作者生平,逐字鮮讀。如蒙幸允,下篇再談談另一種風格的詞,解讀一下宋詞的其他寫作傳統。
( 作者現供職于香港中旅社商務會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