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已把侗鄉當故鄉
文:本刊 圖: 王建國提供


和孩子們在一起,王建國開心地笑了

「兩年的時間很寶貴,絕不能浪費。來了就必須幹點兒實事,否則就白來了。」這是貴州省黎平縣掛職副縣長王建國掛在口頭上的一句話。王建國來自中國旅遊集團旗下的中旅銀行, 兩年來,在侗鄉黎平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他蹲基層、聽心聲、辦實事、真扶貧,用腳步丈量土地,用真情體會民情,已把侗鄉當故鄉,在侗疆大地上書寫了一份脫貧攻堅的歷史答卷。

本刊:在黎平工作兩年來,您先後被授於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黔東南州優秀援黔幹部,黎平縣優秀共產黨員,中國旅遊集團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每一項榮譽背後都有您的付出。請您談談在工作中如何保持激情?

王建國:2017年10月,我掛任黎平縣副縣長,同時還被任命為雙江鎮岑和村「第一書記」。我滿腔熱忱地來到了這個陌生的地方,面對新環境、新情況,我嚴格要求自己,認真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州、縣各項規定,做到工作上高標準,生活上低要求。我克服了氣候、語言、生活等方面的不適和困難,下村幫扶從儉從簡,不搞特殊化。近兩年時間,我視黎平為故鄉,始終堅持飽滿的工作熱情,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謀福利。

本刊:扶貧兩年來,從村裡到縣裡,從幫助一個村脫貧到考慮全縣脫貧,您的扶貧思路、扶貧方法都拓寬了,也做了很多嘗試。您認為其中比較有效的方式是什麼?

王建國:談不上有效,一點兒經驗之談罷了。我感觸最深的扶貧方式有以下幾點:

第一、突出民生取向,落實幫扶項目。協調集團捐贈1000萬資金,攜手中國扶貧基金會在黃崗村實施了「美麗鄉村」旅遊幫扶項目。目前,該項目已近尾聲,將於今年底實現試運行,比之前的計劃提前了一年。引進阿裡巴巴公益基金「頂樑柱健康扶貧公益保險項目」, 解決黎平縣88972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最後一公里」問題。2018年項目資金總規模266.9萬元,預計2020年底該項目資金將累計達到近千萬元。引進北京尤邁·協和醫院與黎平縣三家醫院合作「健康扶貧」、開放遠端視頻會診項目,年投入資金約99萬元,協調中國扶貧基金會與支付寶公益聯合發起「寶護計劃」大病救助項目,該項目為三年期,今年計劃投入資金為250萬元。


災後幫助村民重建家園

第二、協調幫扶工作,辦好民生實事。協調中旅銀行申請幫扶資金60萬元,用於雙江鎮消防、人居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黎平縣電商辦對接「公益中旅協、貴州地球村、集團中旅巴士、中國建設銀行扶貧APP」等線上平臺,實現黎平農產品線上直銷,拓寬銷售渠道。發動集團內部「黎貨出山」,協調中旅銀行開設「愛心扶貧超市」,共銷售農產品45.75萬元。同時, 協調集團酒店板塊推出「黎平茶進酒店」項目, 銷售金額37.3萬元。協調集團捐贈扶貧資金12萬元,為岑告村新建老年活動室及九潮鎮購置食用菌烘乾設備。協調集團捐贈30萬元、17.5萬元、30萬元,分別用於救急難大病救助項目、致富帶頭人培訓、雙江鎮災後重建和貧困村產業改造項目建設。

第三、扶貧必先扶智,著力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從2004年開始,集團連續十年資助黎平縣一中貧困學生,共投入110萬元;資助50余萬元實施黎平縣職中旅遊班培訓項目;建成7個「希望之星電腦室」,集團在黎平縣教育領域總投入達340余萬元。今年1月,協調集團旅遊金融群為黎平四中捐資30萬元安排該校假期研學。協調中國一汽集團在黎平一中、四小實施「紅旗夢想自強班」、「智慧校園」、「智慧圖書館」公益項目,落實項目資金243萬元,並協調林志玲基金會實施「築巢行動」,投入資金50萬元援建雙江鎮高求小學學生宿舍樓。

本刊:戰鬥在精准扶貧的主戰場,一定有很多故事和感悟,能和我們分享一下嗎?

王建國:說實話,黎平是侗族的聚居地,全縣由70%的人口為侗族,貧困程度比七八十年代我見過的農村還要貧困。兩年來,我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有許多體會。

一要當好集團與駐地幫扶工作的「聯絡員」和地方政府的「好助手」,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對接集團2017年定點幫扶項目5個,資金401萬元;2018年定點幫扶項目5個,資金400 萬元。爭取中旅銀行幫扶資金60萬元用於修建岑和至從江占裡旅遊公路。2018年9月,根據中組部規定,我不再擔任雙江鎮岑和村「第一書記」,專任掛職副縣長。我積極履行分管領導職責,深入開展精准扶貧兜底救助保障工作及其它專項工作。

二要當好服務群眾的「貼心人」。堅持「以民為本、為民服務、為民解困」的宗旨,多辦一些讓老百姓真心點贊的實事、好事、正事。去年,我們村一戶人家遭遇了火災,趕到現場後看到一個蓬頭垢面的農婦在被燒毀的屋基地上撕心裂肺地哀嚎,男的一動不動地蹲在地上,眼睛如死魚一般。他們這種萬念俱灰的神態令我心碎,馬上自掏腰包6000元委託村兩委為其代購災後生活物資,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同時,協調集團、中旅銀行為受災群眾捐贈善款87966元, 衣物238件,並出資為雙江岑和村185戶村民辦理兩年期農房保險。岑和村村民孟婢努自從江縣嫁入雙江鎮岑和村25年,戶籍丟失,我協調兩縣公安部門,終於解決了她的「黑戶」問題,讓其享受到扶貧政策。掛職兩年,類似的事情對於當事群眾來說猶如雪中送炭,每當看到他們從困境中走出,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我都覺得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和村裡人聊天,關心他們的生活

三要當好基層黨建的「先行者」和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人」。我第一時間將黨組織關係轉移到駐村黨支部,帶頭落實黨建工作,著力抓班子、帶隊伍、建制度、育骨幹。岑和村文書老潘工作認真,成績突出,但苦於要為考上大學的女兒外出打工掙學費而提出辭職。我資助了他女兒4000元學費,並挽留他帶領鄉親父老脫貧奔小康,如今他工作更加賣力了。在已成立的「岑和山地農牧專業合作社」、「岑和山連山小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基礎上,我不斷總結探索「黨支部+合作社」、「企業帶動+合作社參與+村兩委服務」、「個體經營+ 專業技術服務」等多種發展模式,指導村兩委完善岑和村農民合作社管理機制,讓合作社越辦越紅火,成為全鎮脫貧攻堅示範項目。今年1 月30日,岑和山地農牧專業合作社舉行分紅大會,合作社16戶農戶戶均分紅5590元,最多的分到10632元。

本刊:扶貧兩年,受益百年。您曾說黎平是您的第二故鄉,對這個故鄉您還有什麼話要說?

王建國:很榮幸也很幸運地參加到幫扶脫貧攻堅的隊伍當中,這將是我一生寶貴的經驗和財富。在兩年的脫貧攻堅工作過程中,我行走在黔中大地上,深知使命光榮、意義重大。在工作的這段時間裡,黎平和我從陌生到熟悉,黎平人民和我相識相知,我早已把黎平作為我的第二故鄉,對這片土地、這群人民早已心生眷戀。我祝願黎平縣越來越好,無論將來我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我對黎平的這份情感始終不渝,在黎平需要我的時候,我將義無反顧,絕不缺席。最後,再次祝願侗鄉黎平經濟騰飛、人民富足、生活安康!

欢迎赐稿,来信请至ctsmagaz@ctg.cn
歡迎關注《中旅》月刊微信公眾號
歡迎關注《中旅》月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