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擇
文:香港 胡曉笛(16歲)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聽著老師以洪亮的聲線朗讀著我最喜愛的詩詞,耳邊仿佛再次響起濤濤的水流聲與水花迸濺的一聲聲激響,眼前是一片氣勢如虹的黃河滾滾向下奔騰的景象,最終為海接納,沉沒于悄然無聲的碧藍。

如果不是中三那年毅然選擇了中國文學為選修科,我就不會被編排於這所教室裡的其中一個座位上,更不會徜徉於變幻多端的文學海洋裡,亦不會如此專注於課堂。

我從來都是個拿捏不定主意的人,凡事都得事先詢問他人的意見,再反復考量,以減少犯錯的機率。手中緊捏這一張單薄的選科志願表,細讀著指引,心中是一片茫然。一份表格,竟可以如此沉重,列印得再清楚不過的黑字,竟可以冰冷得讓人差點兒喘不過氣來。我非常清楚,一旦填寫了、遞交了,就不可再作塗改,也正因如此,中三的我整個學期都處於恍恍惚惚的狀態,思考著日後的去向。


我多次嘗試拿起筆,在表格上填下「中國文學」與「歷史」這兩項決定,可最終卻都還是緩緩放下了筆。父母說,還是讀理科吧,走條實際一點的路,以後在社會中有更多的發展機會。確實,就社會的趨勢來說, 科學、科技和商業發展最為蓬勃,至於文學和藝術方面,卻較少人問津。朋友說,日後成為一位教師,是讀文科其中不錯的出路。可我既沒有足夠的責任心,也沒有對這份工作職責的熱忱。

這次的重大抉擇,幾乎可以說是人生路上的一大轉捩點,決定了日後的大致發展範疇。懵懵懂懂的我,對此猶豫不決。聽取了那麼多的建議和勸告,我更加不知所措。手裡掌握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的未來,一旦選擇了,就得承擔起這份責任,不可後悔,也不可抱怨。若選修了理科,我真的能夠面對密密麻麻的數字與公式嗎?若選擇跟隨心中意願,又真的能夠義無反顧,毫不後悔?

每次的文學課,皆能感受到心中的渴望。文學如此令人傾心,是因為它有著不可抗拒的獨特魅力。寥寥幾筆,便能勾畫出讓人神往的意境。山的氣魄,水的柔情,與作者的心境互相映襯,讓人沉醉。它跨越了時空的界限,連接了讀者和作者的心境。這是一種無聲、卻往往令人刻骨銘心的心靈交流。它的言語,可如歌,可如泣,可如細水長流,可如大江東去。這樣的文學,怎能不讓人陶醉?

心中對文學的喜愛,漸漸由細微的呼喚轉化為吶喊。這是我不得不面對的。最真實的心聲,往往讓人無處可逃。將進酒,杯莫停,若是允許,把自己灌醉是逃離煩憂的好方法。可我知道人始終得返回現實,面對一次又一次的選擇,為自己作出最適合的打算和籌謀。面對未知,恐懼是必定會有的,對于還不懂世事、活在一個無憂無慮環境中的我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在中三的學期末,我以微微顫抖的筆尖, 在表格上緩緩地、小心翼翼地填寫了「中國文學」及另一項「歷史」的決定。對文學的熱愛,足以令我把一切考量因素拋諸腦後;對歷史的好奇心,對比其他理科更為旺盛。

或許這未必是最好的抉擇,日後的出路更為虛渺,可我了解到,若不想反悔,就依從最真實的自己。若連喜愛的事物都因種種因素而不敢爭取,那又從何可以談起意義? 有時候,咬緊牙關,放手一搏,才是使人成長的關鍵。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隨著高低起伏的朗讀聲,我更加確定了那時的抉擇是正確的。追隨心聲,才能活在當下,親自為自己的生活填上最燦爛的色彩。

( 作者係集團財務公司陳烽女兒)

欢迎赐稿,来信请至ctsmagaz@ctg.cn
歡迎關注《中旅》月刊微信公眾號
歡迎關注《中旅》月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