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橫琴(珠海 蔡振豐攝)
2011年,太空中的一顆星星被正式命名為「海珠石」,勾起了無數人的思緒和記憶。清康熙《廣州府志》記載,「沉珠浦,在府城南三裡,江中有石號『海珠』,出水高丈餘, 闊二畝,上有慈度寺、李昴英祠。」海珠石, 又稱「海珠島」,是一個由紅色岩石構成的圓形小島,島上奇石兀立於清波中,姚魏黃紫的花卉相映于綠水間,如鬼斧神工一般,當地的文人墨客陶醉於奇景,進而移愛於這條跳珠濺玉、盡顯靈氣的大江,昵稱為「珠江」。20 世紀初,海珠石尚聳立中流,每逢大潮,江流拍岸、浪聲響騰、餘音不絕;花開時節,古寺幽深、榕蔭青蔥、紅棉似火,遊人多如過江之鯽。1931年,政府認為海珠石造成所屬河段水流湍急,航船過於危險,決定炸毀海珠石。一聲聲的轟炸聲後,獨留珠江在南粵廣闊的大地上繼續奔流不息,以容納百川的生命源泉灌溉千萬沃土、造福兩岸黎民。珠江有西江、北江、東江三大支流,其中,西江、北江交匯於佛山,東江與這兩條支流匯合于廣州,而珠江入海口的西南部正是珠海。
「青山碧海市中園,四季花香鳥語喧」, 珠海是全國唯一以整體城市景觀入選「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的城市,海岸水清沙細、風光旖旎;陸地峰巒重疊、石奇洞秀,海與山相輔相成,將「浪漫之城」詮釋得惟妙惟肖。146 個海島星羅棋佈在漫長的海岸線上,為珠海贏得「百島之市」的美譽,橫琴新區是其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島嶼,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山清水秀間建起長隆海洋王國,3大劇場表演、4個兒童攀爬項目、8大主題區、10個珍稀動物展館、15項動感遊樂設施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同胞。乘坐冰山過山車盤山高速轉彎,即將跨越冰山頂峰時瞬間急速下滑,在水中破冰滑浪,進入北極冰川探訪雪域中的北極熊村莊;搭乘鸚鵡過山車穿越叢林、湖泊、山谷,感受瞬間離心、極速飛翔、360度翻轉等變幻無窮的飛行樂趣;充當鯨鯊、海豚、企鵝、海牛、白鯨保育員,走入動物們的幕後生活;齊聚園內各式海洋動物的大型花車匯演,用海洋王國的繽紛活力讓人樂而忘返。
珠海洋溢著浪漫的氣息(珠海 蔡振豐攝) 珠江有著與眾不同的美麗情懷
「越秀山傳山越秀,珠江水遠水思源」, 廣州建城兩千多年,歷經「任囂城」「南越」「百粵」「南海」「楚庭」,彙聚鋪天蓋地的粵語、大街小巷的鮮花、精緻多元的美食、鱗次櫛比的高樓、貨豐物廣的商埠、獨樹一幟的民俗,成為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東省博物館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區域文物保護中心,1957年開始籌建,1959年對外開放。2010年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建成,建築主體的設計外觀呈方正的玲瓏盒形,採用巨型屋面懸吊式鋼桁架結構,空間組織概念源于廣東傳統的工藝品象牙球;再加上坐落于珠江新城軸線東側,瀕臨珠江,與西側的廣州歌劇院以及中央林蔭大道、濱江綠化帶一起構成廣州文化藝術廣場,新館被大家昵稱為「綠色飄帶上盛滿珍寶的容器」。在18萬餘件(套)的藏品中,中國文博界收藏的唯一一套最大最完整的外銷壁紙、見證著200餘年中英商貿文化交流歷史變遷的「清乾隆農耕商貿圖外銷壁紙」;出水於南宋沉船「南海Ⅰ號」、書寫中國水下考古三十年壯志與榮光的「宋金項飾」;融合了金漆畫、鏤通雕及浮雕等多種技法、篆刻潮汕人敬天法祖赤子之心的「金漆木雕大神龕」,共同亮相《國家寶藏》第二季,展現出南粵珍寶的傳奇故事。
「肇跡于晉,得名于唐」,佛山古稱季華鄉,唐貞觀二年(西元628年),鄉人在城內塔坡崗挖出三尊佛像,以為是佛家之地,遂改季華鄉為「佛山」,迄今已有1390年的城市得名史。作為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佛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素有陶藝之鄉、武術之鄉、美食之鄉、粵劇之鄉、嶺南成藥之鄉、獅藝之鄉的美譽。人文薈萃,才俊輩出,唐宋以來廣東出過9個狀元,佛山占5個,明清時為「氣標兩廣的人文之邦」。位於順德區的清暉園, 園名取自謝靈運詩句「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原為明朝萬曆丁末狀元黃士俊的府邸, 後為進士龍應時購得,經龍家一門數代精修, 逐漸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嶺南園林。全園構築精巧,庭園空間主次分明,利用碧水、綠樹、古牆、漏窗、石山、小橋、曲廊等與亭臺樓閣交互融合,青磚灰瓦、綠樹白花間,妙聯佳句俯仰可得,「白菡萏開露重,紅蜻蜓去帶香飛」「風靜帶蘭氣,日長娛竹陰」「千頃魚塘千頃蔗,萬家桑土萬家弦」,名士才子的輕吟淺唱撩撥著無數人的心弦。
佛山、廣州、珠海,被一條共同的母親河串起,沿一根共同的緯度線上下分佈,當北方秋意漸涼、風雪蕭瑟,這裡海納珠水,秋含粵春。
鏈接
廣州+珠海+珠海海洋王國+佛山+長隆馬戲團高鐵6日
所屬部門:國內遊華北產品部組團產品中心跟團遊室
聯繫方式:吳思巍 010-85227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