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休閒灣區人文灣區 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
文:本刊整理


深圳錦繡中華航拍圖(鄭穎慧提供)

作為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的前景令人期待,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出臺,這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進入快車道。

規劃綱要分兩步走

規劃綱要共2.7萬字,分為11章,包括前言、規劃背景、總體要求、空間佈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緊密合作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規劃實施等,詳細描繪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藍圖,清晰勾畫了近期和遠期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佈局、重點領域和實施路徑,成為推動落實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的綱領性文件和指導性政策。

規劃綱要分兩步走,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區域內生發展動力進一步提升,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國際競爭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

規劃綱要五大戰略定位分別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是規劃綱要確定的五大戰略定位之一,在多個章節提及旅遊46次、文化71 次,明確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在教育、文化、旅遊、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務優質、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綱要主要從構築休閒灣區和共建人文灣區兩個方面,提出了旅遊發展、郵輪遊艇、全域旅遊、共塑灣區人文精神等方面17項具體措施。

構築休閒灣區

推進大灣區旅遊發展。一是推進大灣區旅遊發展, 依託大灣區特色優勢及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構建文化歷史、休閒度假、養生保健、郵輪遊艇等多元旅遊產品體系,豐富粵港澳旅遊精品路線,開發高鐵「一程多站」旅遊產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二是優化珠三角地區「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 便利外國人在大灣區旅遊觀光。三是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城市旅遊樞紐及「一程多站」示範核心區,建設多元旅遊平臺。四是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在澳門成立大灣區城市旅遊合作聯盟,推進粵港澳共享區域旅遊資源,構建大灣區旅遊品牌,研發具有創意的旅遊產品,共同拓展旅遊客源市場,推動旅遊休閒提質升級。

推動郵輪遊艇發展。一是有序推動香港、廣州、深圳國際郵輪港建設,進一步增加國際班輪航線,探索研究簡化郵輪、遊艇及旅客出入境手續。二是逐步簡化及放寬內地郵輪旅客的證件安排,研究探索內地郵輪旅客以過境方式赴港參與全部郵輪航程。三是推動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有效實施,加快完善軟硬體設施,共同開發高端旅遊項目。四是探索在合適區域建設國際遊艇旅遊自由港。支持澳門與鄰近城市探索發展國際遊艇旅遊,合作開發跨境旅遊產品,發展面向國際的郵輪市場。

建設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一是支持珠三角城市建設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促進濱海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海洋——海島——海岸」旅遊立體開發,完善濱海旅遊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體系。二是探索以旅遊等服務業為主體功能的無居民海島整島開發方式。三是建設貫通潮州到湛江並連接港澳的濱海景觀公路,推動形成連通港澳的濱海旅遊發展軸線,建設一批濱海特色風情小鎮。四是探索開通澳門與鄰近城市、島嶼的旅遊路線,探索開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遊航線。

共建人文灣區

塑造灣區人文精神。一是共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發揮粵港澳地域相近、文脈相親的優勢, 聯合開展跨界重大文化遺產保護。二是共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完善大灣區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創意產業體系,培育文化人才,打造文化精品,繁榮文化市場,豐富居民文化生活。三是加強粵港澳青少年交流。開展青少年研學旅遊合作,共建一批研學旅遊示範基地。四是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鑒。發揮大灣區中西文化長期交匯共存等綜合優勢,促進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交流合作,創新人文交流方式,豐富文化交流內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五是支持澳門發揮東西方多元文化長期交融共存的特色,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旅遊,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文化交流中心。

欢迎赐稿,来信请至ctsmagaz@ctg.cn
歡迎關注《中旅》月刊微信公眾號
歡迎關注《中旅》月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