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政雪和侗樂團
在黃崗村裡有一所名叫「月也」的學堂, 由一位名叫徐政雪的來自吉林大學的女碩士創辦。2016年,吉林大學的徐政雪經過重重考核,得到了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駐烏拉圭蒙特維多辦事處實習的機會。實習結束後,她本可以擁有人人羡慕的工作和優渥的生活,可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走進貴州,在山下的黃崗村裡感受原生態少數民族文化的古樸醇厚。隨著不斷深入瞭解之後,讓她深感痛心的是越來越多的黃崗人為了生計被迫離鄉,傳統文化難以傳承,一些傳統村落原有的特質文化逐漸消失,造成「文化空心」, 「文化遺產」正在變成「文化遺憾」。
黃崗侗寨被譽為侗族歷史活化石,又被譽為侗族大歌發源地,是侗族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侗族文化保存最古老、最具有傳統特色、最完好的侗寨。徐政雪對此十分著迷。思索再三,她決定要為這裡做點什麼。徐政雪利用自己的實習工資,創辦一所公益學堂,取名「月也」。「月也」是侗族一種古老的傳統文化習俗,已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很久以前古越族有舉寨遊鄉做客的習俗,隨著時間演變成為不同部落或村寨之間文化交流的形式。徐政雪告訴我們,學堂取「月也」之名,是希望通過努力使珍貴民族文化與異域文化、新生文化之間實現「你我往來」,交流共建,在互通有無中傳承人類智慧,熔煉文明精粹。
徐政雪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地可持續生計」理念引入黃崗村,通過月也學堂發起並組織了由熱愛民族文化的返鄉青年組成的侗樂團,力圖實現在將侗族大歌、侗樂演奏和侗文的傳承的同時提升村民的可持續生計能力, 通過將傳統文化傳承和文化旅遊推廣緊密結合,以探索自然和文化遺產、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協同效應促進可持續發展。
徐政雪高興地告訴我們,目前,月也學堂發起的這項遺產地可持續生計項目,正在呼喚更多心系黃崗但卻離鄉在外的年輕人回家, 用自己的努力守護黃崗的原生文化。他們有的是憑藉歌聲和表演天賦拼搏在外的熱血青年, 有的是剛做父母不久的年輕爸爸和媽媽,但無一例外,都是黃崗侗族文化的傳承者。在各方的努力下,一位年輕人回來了,兩位年輕人回來了,三位,四位……2018年6月10日,11 位年輕人在月也學堂匯合,達成一致。此次返鄉,他們決定不再離開,他們在月也學堂的培育下組建一支黃崗人自己的樂團——「侗樂團」。他們與家人一起守護梯田糯稻和山林竹海,親自陪伴年幼孩子們的成長,也將祖祖輩輩流傳的歌謠重新唱起,唱到更遠的地方!
徐政雪感慨道,「中國旅遊集團項目進駐黃崗村,對傳統文化進行系統評估,挖掘並啟動傳統文化價值,創造催生傳統文化活力,黃崗村的變化一天勝過一天,無論如何對她們都是一個利好。」徐政雪希望在非遺文化保護方面能獲得更多政府部門和社會力量的關注,讓中華民族的璀璨文化傳承發揚,讓民族的真正成為世界的,不讓「文化遺產」變成「文化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