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崗水牛王(本刊)
大家好。我是曾在鬥牛比賽中為黃崗村爭得榮譽的牛王。我出生在黃崗村的一個牛舍裡,在那裡,我度過了我無憂無慮的童年和少年時代。侗家喜歡鬥牛,村村寨寨都飼養著像我一樣的「水牛王」。我有專人割草擔水拌料伺候,要經常供給蜂蜜、豬油、米酒等食物。保證我最適口、最能吸收營養。
你們可能有所不知,鬥牛,是侗寨的一項娛樂節目。「鬥牛節」是侗族同胞的傳統節日。而侗族文化中的鬥牛節,是為了慶祝豐收的喜悅,這項傳統節日在侗族已經傳承了上百年的歷史,如今,鬥牛節在侗族人民的心裏依舊非常的重要。
節前,村寨各自約好對手,作好鬥牛的準備。節日這天清晨,鐵炮三響,我和其他「牛王」在鑼鼓和蘆笙的樂器聲中進入鬥牛場。午時許,鬥牛隊伍輪流入場示威,手舞書著牛王美稱的「碼牌」者在前開道,敲鑼鼓吹蘆笙者
自家釀米酒(本刊李偉 攝);鬥牛隊伍
隨之,刀斧手舉著金瓜斧頭,寨老著古裝持傘以護聖母英靈,後面的人群舉著旌旗擁著牛王在炮聲中入場。
鬥牛前,還要由德高望重的寨老頌《鬥牛詞》,宣佈鬥牛規矩。鐵炮一響,他們便將火把往前一拋,參鬥的兩頭牛從兩端四蹄騰空, 沖了上去鬥作一團,難解難分。氣氛緊張熱烈十分壯觀。
如果兩頭「牛王」久鬥不分勝負,人們就用繩子拴住兩頭牛的腳,像拔河一樣往後拉, 結束它們的搏鬥,算是平局。如果一方輸了, 他們的彩旗就會被對方的姑娘們全部奪去。他們需要通過贖旗禮和對歌的方式才能贖回。得勝的「牛王」被披上紅布,以示慶賀。
寨老
據我的祖輩說,相傳古時候人們種稻插秧卻不會移栽,這時有兩頭水牯牛跑到秧田裏打起架來,將秧田踩壞,主人沒法,只有從較密的田裏移出一些秧來插滿。收穫季節這塊田豐收了,人們從此學會了插秧。為紀念這一農活上的大事,人們牽來兩牛相鬥,從此相沿成習。
2018年年初,黃崗村、呂孖村以及從江縣小黃村、岜扒村等村寨的侗族同胞開展春耕鬥牛活動,祈福新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自從中國旅遊集團項目進駐我們村以來,遊客也越來越多了,他們玩得越高興,我們也會越開心,也算是為這傳統習俗的保護和繼承貢獻自己的力量。
如果說這些可敬的中旅人的使命是努力讓黃崗人都能遠離貧困,實現富足的生活,那麼我就應該,以自己健康的體魄,為我們祖輩傳承的「鬥牛節」盛會吶喊助威,這就是我—— 一頭漂亮的水牛王的光榮使命。
鬥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