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遊集團在黃崗,做美麗鄉村示範者
文:本刊整理


黃崗晨靄(程良勇 攝)

近百年來,「富農強國」的造夢者前赴後繼:20世紀初,梁漱溟的「鄒平實驗」、晏陽初的「定縣實驗」、盧作孚的「北碚實驗」轟動一時;革命戰爭時期,各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轟轟烈烈;建國以後,以「鄉村社會主義改造」為主旨的「人民公社運動」熱火朝天。時至今日,仍有不少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家、公益組織在為「鄉村改造」的「中國夢」躬身實踐,殫精竭慮。中國人該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

中國旅遊集團積極回應中央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基於對黎平資源優勢及政策導向的深度剖析,在黎平縣雙江鎮黃崗村開展並實施旅遊扶貧項目,不僅摸索出了一套具有集團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理念,也象徵著集團品牌文化種子在美麗鄉村旅遊落地生花。

留下豐富而又深刻的印象

此行前往貴州黎平黃崗村走訪,古老與新生在這裡交匯,貧苦與甘飴在這裡並存,多元與一體在這裡交融,一路走去,當地的風物景致、人文生活給人留下了豐富而又深刻的 印象。

一是交通較以往有了較大改善。隨著貴廣高鐵的開通,我們坐高鐵從廣州南至最近黎平的從江站,全程只需約3個多小時。坐車從從江站到黎平約37公里,黎平到黃崗村約75公里,雖然黎平到黃崗村中間有一段15公里的山路,但也是一條較好走的柏油路。如今黔東南各縣也已通了高速公路,夏蓉高速公路進站口距黃崗僅19公里,相較以前閉塞的交通和鄉間土路的顛簸,交通區位優勢明顯,也為黃崗的旅遊帶來了更好的發展。

二是獨特神奇的民族文化和完整的生態旅遊資源。黃崗村置身於黎平縣高山上,居地海拔780米,村寨前後都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還有景色不錯的梯田。據當地人講,該村始建於宋朝,距今有800多年歷史,為典型的純侗族村寨。小村中風雨橋、鼓樓、戲臺、表演樓等民族風情建築一應俱全。黃崗人幾乎人人穿傳統服飾,男性穿黑亮侗布,女性則以羽毛飾頭。對於遊客來說,黃崗不絕於耳的侗歌、幽默詼諧的抬官人、神秘彪悍的喊天節、熱情淳樸的侗族人和恪守古樸的寨子,便是人們心目中的桃花源。

三是相對貧窮落後的物質生活條件和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黃崗村保存和延續著傳統生產生活習俗,仍舊耕種糯稻的原生態村落,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相對依然十分落後,群眾生活條件和物質文明程度仍然比較低。與此同時, 黃崗村所在的黎平縣是紅軍進入貴州的第一城,是紅軍長征途中一個重要的轉折地,著名的「黎平會議」就在這裡召開。黎平還有保存完好的紅色文化人文景點20處,這裡紅色旅遊資源較豐富,相關配套也較成熟。

具有集團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理念

走訪所見,集團黃崗村旅遊扶貧項目利用當地侗族文化和生態資源的優勢,進行適應鄉村旅遊的整體規劃和改造,並以村莊合作社為平臺進行全村資源的管理和經營,通過鄉村旅遊驅動村莊經濟發展,實現村民脫貧致富, 取得了良好的幫扶效果,也積纍了一些經驗做法,當中可以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桂花台茶旅體驗園(本刊李偉 攝)

一是美麗鄉村的發展應遵循城鄉發展的大局。美麗鄉村建設的戰略構想和路徑設計,應該充分體現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的精髓。如中國旅遊集團打造的黃崗村美麗鄉村旅遊改造項目,請專業機構做出具體規劃,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產業佈局、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優化產業結構和形態,讓城市的公共服務功能最大限度地向鄉村輻射,讓鄉村的優美生態與城市共享,以實現政府、企業和村民的互惠共贏,把鄉村建設成為與城市共融共存、功能與特色互補的美好家園。

二是美麗鄉村建設應遵循鄉村生存的自然法則。進駐黎平黃崗村以來,中國旅遊集團遵循土地倫理觀,尊重地域和地區發展的紋理脈絡,結合黃崗村的自然風貌、農耕文化、風土人情、侗族文化藝術,發揮企業旅遊產業鏈優勢,挖掘在地周邊的旅遊資源,推動發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小批量旅遊產品加工、地方風味餐飲、景區服務、村民生活體驗等相關產業,採用開放、共享的合作發展模式,保護民俗、修復生態,將在地文化融入公共空間和客戶體驗中,而不是一連串生硬突兀的人造景觀,不遷移,不大拆大建,不擾亂村民原有生活軌跡, 重現農村原有的生活場景,還原一個有鄉村

感、有歷史、有家味兒的故園,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三是美麗鄉村建設發展應達到共生、共享、共贏、共榮的境界。和諧是美麗鄉村「共生」的前提,中國旅遊集團項目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結合自身特點對整個人文、生態系統進行微整,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綠色發展。共享可以理解為緊跟政府政策方針指示,把鄉村建設與全域旅遊、百鎮千村建設以及休閒農業示範點、鄉村旅遊示範點、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建設相結合,統籌推進。共贏是要讓農戶、村集體、企業三者共贏。集團項目合作社建設,通過形成科學合理的利益循環機制,使得農戶得利,村集體受益,同時企業也能夠良性運營。共榮是美麗鄉村建設在保留原鄉風貌和鄉愁情結的基礎上,依託城市功能,帶動鄉村同步智慧化,使得城鄉發展日趨整體性,實現共融共榮,這在集團項目裡的創客中心建設、民宿搭建等都得到了具體體現。

做美麗鄉村建設的示範者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美麗鄉村同樣要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向,打造具有社會主義新風尚的鄉村。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是村民,核心是村民,鄉村的現在就是將來的歷史。建設美麗鄉村,要站在農民的角度考慮問題,思考如何讓廣大村民接受並願意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


桂花台茶旅體驗園(本刊李偉 攝)

可見,夢想改造,不僅考驗的是設計師和建設者的能力,也考驗著身處其中的住戶。中國旅遊集團黎平黃崗村的成功之一便是吸引回了這樣的一個群體,使得農村的知識階層得以重建,農村的文化傳統得以恢復和提升,如此,在集團的夢想改造者離開後,農村也有了自己的夢想改造者。黃崗村發生的變化讓村民們看在眼裡喜在心上,現場走訪接觸的村民代表十分感激集團為村裡所做的努力。他們的感謝是由心而發的,這足以證明集團在精准扶貧上做出嘗試的正確。

黃崗村的「蝶變」只是集團喚醒貧困地區沉睡資源的一個縮影。集團定點扶貧地區大多集中在雲南、貴州兩個旅遊資源大省。未來, 可以預見的是,集團將繼續發揮旅遊文化主業優勢,精耕細作,突出特色,打造一批能推動貧困縣旅遊上臺階、有特色的亮點項目,凸顯旅遊文化產業發展在助推貧困縣經濟結構調整中的優勢作用,助力實現旅遊文化產業成為貧困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地位。讓貧困地區進入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中國旅遊集團有著更高的追求。

欢迎赐稿,来信请至ctsmagaz@ctg.cn
歡迎關注《中旅》月刊微信公眾號
歡迎關注《中旅》月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