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建設的四種模式
文:轉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


對於美麗鄉村建設,目前尚沒有統一的界定。一些地方根據本地實際,基於對美麗鄉村建設概念的不同理解,探索形成了風格各異的實踐模式。

安吉模式

浙江省安吉縣是一個典型山區縣,經歷了工業污染之痛以後,1998年安吉縣放棄工業立縣之路,2001年提出生態立縣發展戰略。2003年,安吉縣結合浙江省委「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的「千萬工程」,在全縣實施以「雙十村示範、雙百村整治」為內容的「兩雙工程」,以多種形式推進農村環境整治,集中攻堅工業污染、違章建築、生活垃圾、污水處理等突出問題,著重實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生活污水處理、垃圾固廢處理、化肥農藥污染治理、河溝池塘污染治理,提高農村生態文明創建水準,極大地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在此基礎上,安吉縣於2008年在全省率先提出「中國美麗鄉村」建設,並將其作為新一輪發展的重要載體。計劃用10年時間,通過「產業提升、環境提升、素質提升、服務提升」, 把全縣建制村建成「村村優美、家家創業、處處和諧、人人幸福」的美麗鄉村。

安吉縣美麗鄉村建設的最大特點是,以經營鄉村的理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安吉立足本地生態環境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竹茶產業、生態鄉村休閒旅遊業和生物醫藥、綠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僅竹產業每年為農民創造收入6500元,占農民收入的60%左右; 農民每年白茶收入2000多元,因休閒旅遊每年人均增收2000元,各占農民收入的13.5% 左右。

永嘉模式

浙江省永嘉縣以「環境綜合整治、村落保護利用、生態旅遊開發、城鄉統籌改革」為主要內容開展美麗鄉村建設。

一是以「千萬工程」為抓手,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全縣通過推進垃圾處理、污水處理、衛生改廁、村道硬化、村莊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立面改造、看板治理、田園風光打造、高速路口景觀提升等重點工程,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二是以古村落保護利用為重點,優化鄉村空間佈局。對境內200多個歷史文化、自然生態、民俗風情村落進行梳理、保護和利用。對分散農村居民進行農房集聚、新社區建設,推進中心村培育建設,從而實現鄉村空間的優化佈局。

三是以生態旅遊開發為主線,推進農村產業發展。積極挖掘本地人文自然資源,精心打造美麗鄉村生態旅遊;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養生保健產業,加快農村產業發展。

四是以城鄉統籌改革為途徑,促進城鄉一體發展。通過「三分三改」(即政經分開、資地分開、戶產分開和股改、地改、戶改),積極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讓農民過上市民一樣的生活。

永嘉縣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特點是通過人文資源開發,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實現城鄉資源、人口和土地的最優化配置和利用。

高淳模式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以「村容整潔環境美、村強民富生活美、村風文明和諧美」為內容建設美麗鄉村。

一是改善農村環境面貌,達成村容整潔環境美。按照「綠色、生態、人文、宜居」的基調,高淳區自2010年以來集中開展「靚村、清水、豐田、暢路、綠林」五位一體的美麗鄉村建設。對250多個自然村的污水處理設施、垃圾收運處理設施、道路、河道、橋樑、路燈、當家塘進行了提升改造。新建改造農村道路190公里,建成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12套,鋪設污水管網超過540公里, 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770噸/天,形成COD減排能力480噸/ 年、氨氮47噸/年,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63%, 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30%以上。建立健全“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 新增垃圾中轉站34座、垃圾分類收集桶6600個,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5%以上。同時,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紮實開展動遷拆違治亂整破專項行動,累計動遷村莊180萬平米、拆除以小樓房等為主的違建20萬平米,搬遷企業20家,城鄉環境面貌得到優化。

二是發展農村特色產業,達成村強民富生活美。以「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景」的思路對村莊產業和生活環境進行個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形成山水風光型、生態田園型、古村保護型、休閒旅遊型等多形態、多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基本實現村莊公園化。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跨區域聯合開發、以股份制形式合作開發等多種方法,大力實施產供銷共建、種養一體、深加工聯營等產業化項目;深入開展「情系故里,共建家園」、企村結對等活動,通過村企共建、城鄉互聯實施一批特色旅遊業、商貿服務業、高效農業項目,讓更多的農民實現就地就近創業就業。

三是健全農村公共服務,達成村風文明和諧美。高淳區從本地實際出發,圍繞「打造都市美麗鄉村、建設居民幸福家園」為主軸,積極探索生態與產業、環境與民生互動並進的綠色崛起、幸福趕超之路,實現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相得益彰、與轉變方式相互促進、與建設幸福城市相互融合的美麗鄉村建設。目前,全區以椏溪國際慢城、遊子山國家森林公園等為示範的美麗鄉村核心建設區達200 平方公里,覆蓋面達560平方公里,占全區農村面積的2/3,受益人口達30萬,占全區人口的3/4。近3年來,鎮村面貌煥然一新,群眾幸福指數得到提升。

高淳區美麗鄉村建設以生態家園建設為主題、以休閒旅遊和現代農業為支撐、以國際慢城為品牌,集中連片營造歐陸風情式美麗鄉村,形成獨特的美麗鄉村建設模式。

江寧模式

江寧區作為南京市的近郊區,提出了「農民生活方式城市化、農業生產方式現代化、農村生態環境田園化和山青水碧生態美、科學規劃形態美、鄉風文明素質美、村強民富生活美、管理民主和諧美」的「三化五美」的美麗鄉村建設目標。

為了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江寧區著力抓好以下七大工程:一是生態環境改善鞏固工程。強化自然環境的生態保護、村莊環境整治和農村生態治理,實現永續發展。二是土地綜合整治利用工程。通過土地整治和集約高效利用, 實現資源高效配置,顯化農村土地價值。三是基礎設施優化提升工程。以路網、水利、供水供氣和農村資訊化為重點,全面建立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系統。四是公共服務完善並軌工程。全面提升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領域的發展水平,推進城鄉縮差並軌,增強農民幸福感和歸屬感。五是核心產業集聚發展工程。通過現代農業和都市生態休閒農業的培育,推動生態優勢向競爭優勢轉化,實現農業接二連三發展,為農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撐。六是農村綜合改革深化工程。創新農業經營機制, 深化農村產權管理機制改革,激發農村活力。七是農村社會管理創新工程。進一步優化社區管理體制機制,提升社區公共服務能力,加強治安綜合治理,推進精神文明和鄉土文化融合發展,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江寧區通過點面結合、重點推進方式建設美麗鄉村。面上以交建平臺和街道(該區撤並鄉鎮全部改為街道)為主,通過市場化運作建設430平方公里的美麗鄉村示範區。點上以單個村(社區)進行美麗鄉村示範和達標村創建。對一些重大基礎設施和單體投資較大的項目,採取國企(如交建集團)主導、街道配合的建設路徑;對一些能夠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的項目,鼓勵街道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如大塘村、大福村等特色村建設都有社會資本參與;對一些適合農民自主建設的專案積極引導農民參與建設,杜絕與民爭利。

江寧區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特色是積極鼓勵交建集團等國企參與美麗鄉村建設,以市場化機制開發鄉村生態資源,吸引社會資本打造鄉村生態休閒旅遊,形成都市休閒型美麗鄉村建設模式。

欢迎赐稿,来信请至ctsmagaz@ctg.cn
歡迎關注《中旅》月刊微信公眾號
歡迎關注《中旅》月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