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集團回顧:十大感動
文:本刊整理


黑板上孩子們手繪的中國旅遊集團logo

黑板上孩子們手繪的中國旅遊集團logo

黑板上是孩子們手繪的中國旅遊集團logo!沒有一句臺詞,卻暖了所有人的心。這個教室是集團幫扶孟連實施的基層中小學電腦教室項目的一個縮影。集團對口幫扶孟連以來,投入資金420萬元,建設基層中小學電教室共30所,配備電腦964臺。集團還設立「希望之星自強班」助學金,資助對象為孟連縣成績良好、品學兼優、家庭貧困的學生,幫助他們完成高中和大學學業。一名曾受資助的學生說過的話也點明了主旨:「在人生緊要的轉折關頭,面臨同一生命兩重天選擇的時候,中國旅遊集團資助我選擇了今天。在我人生的記憶裡不會忘記國家派中國旅遊集團來對我們的扶貧,想必受助考取的大學生,也會跟我一樣, 中國旅遊集團的資助會成為他們永恆的記憶。」

中旅logo出現在世界盃時她還一臉發懵

在俄羅斯世界盃海量的現場圖片中,中旅人被一張照片刷了屏。照片中的小姐姐高舉北京國安標誌, 仔細看!咦?衣服上有中國旅遊集團的logo!謎底終於解開了!她來自中旅總社入境會獎部,由於承接了世界盃某贊助商在當地的相關活動,一行人作為服務人員趕赴當地日夜忙碌了一周多,開幕式前,她進入場內讓同事為自己拍了一張背影照,由於從後拍,她向後舉起國安標誌(這也是媒體照片國安反向的原因),短一瞬,竟被媒體捕捉定格。幾十分鐘後,照片傳播開來同事發給她看,她發懵、驚訝,但工作忙碌、任務緊張,她來不及多想就投入到接下來的工作中。這件出現在世界盃集團logo的防曬服,經過社交媒體的發酵,終於成就了一場輿論狂歡。而她對工作的執著與堅持,也感動了無數網友。


中旅logo出現在世界盃時她還一臉發;他們通過中旅成為首批來到港珠澳大橋的遊客;世上再無馬志民;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

他們通過中旅成為首批來到港珠澳大橋的遊客

10月24日上午,從設計到建設前後歷時14年、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跡」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無數中旅人看完在港珠澳大橋出現的中國旅遊集團旅遊客運大巴,以及旅遊團身影的截屏後, 依然難掩激動之情。中汽公司聯合同業共同經營的「港澳快線」於早上7時首發出行,改變了從香港到澳門沒有直通巴士的歷史。中汽公司參與投資的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也已經發車運行。大橋上,中旅大巴為參與開通儀式的中央電視臺等單位提供運輸保障。載著香港中旅社的首發團500多名也相繼浩浩蕩蕩經大橋前往各自的目的地。「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體驗這項『世紀工程』的方式有許多種,選擇中國旅遊集團旗下產品無疑是最便捷、最愉悅的一種。」網友留言說。

世上再無馬志民

「旅遊事業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改革開放後,鄧小平發出號召。當時讓馬志民感到壓力的是,華僑城的開發方針不為人理解。面對這些論調,馬志民毫不動搖。中國第一個主題公園錦繡中華,在一片質疑聲中開工,之後是民俗村和世界之窗均創造輝煌。2018年,《國資報告》雜誌聯合國資小新、新浪財經,面向社會公眾發起「40年40企40人」徵集報導計劃, 為入選之一原中國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暨香港中旅(集團) 有限公司原總經理馬志民先生寫下這樣的介紹詞:「帶領香港中旅從業務單一的旅行社發展成為以旅遊為主多元化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華僑城的開創者,中國主題公園的開創者之一。」


海外網友發帖回憶22年前與世界之窗緣分;六七十年代港澳中旅是一家;15級颱風登陸他們連續三四天未歸家;「今後就叫我乾媽吧!」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

2017年2月,集團選派王文魁到孟連掛職擔任孟連縣副縣長,同時兼任娜允鎮娜允村第一書記。49歲的王文魁不顧自己因跟腱斷裂手術所造成的右腳行動不便,始終堅持進村入戶。芒冒村富勝片區道路未硬化,路面泥濘不堪,車輛無法通行,王文魁就請村組幹部騎摩托車載他進去,個別連摩托車都無法通行的路段就徒步前進。掛職近兩年的時間,他走訪了14個深度貧困的村組,認真遍訪收集了108戶貧困家庭的貧困情況。在條件艱難的情況下開展工作,王文魁帶著對貧困地區群眾的真情讓人動容。也許懂得俯下身子的人,才能承載更重的重量,要相信,所有的難過,再難也會過。

海外網友發帖回憶22年前與世界之窗緣分

一名為「愚愚愚愚也」的海外網友,翻出22年前在世界之窗拍攝的照片,在天涯論壇旅遊休閒版塊回憶與世界之窗的緣分。1996年9月,樓主作為美國華文商報(《亞美商報》Asia America Business Journal和《亞美報》Asia America Journal)發行人和總編,被邀請來深圳做旅遊資源開發的考察和調研,並合影留念。此照片登上了當年的美國西北版《華商年鑑》Chinese Yellow Pages的中文黃頁電話簿的封底,並被樓主保存至今。兩個月後, 樓主作為總編的《亞美商報》以整整六個版面向北美華人介紹深圳的世界之窗,從此世界之窗成了樓主對祖國記憶深處的一個符號。中國旅遊集團創辦的世界之窗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的歷史性建築,是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的一個縮影。借著祖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契機,樓主再次翻出塵封的老照片、老雜誌,與網友分享這份經歷。


「最美司機」謝國偉

15級颱風登陸他們連續三四天未歸家

「在颱風登陸當天至次日清晨,全體值守人員通宵未眠。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連續三四天未歸家,一直堅守在防颱抗臺的崗位上。」珠海海泉灣抗風通訊稿中寫到,「他們當中很多平沙本地的,完全顧不上自個家中的防風抗風,連續幾十個小時高強度高壓力奮戰在灣裡防颱第一線。」9月,雙颱風「百里嘉」、「山竹」接踵而至,「山竹」更被譽為「風王」。經過集團上下特別是一線經營單位全體員工的頑強奮戰,集團範圍內未出現員工、客人或協力廠商作業人員傷亡及重大財產損失,取得了抗擊超強颱風的勝利。集團安委會在表揚通函中寫道,對在此次防災減災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珠海海泉灣、中汽公司、旅行社板塊在粵港澳瓊的分支機搆、酒店板塊在港澳深瓊的相關酒店、深中投、國旅投資、南海郵輪公司、集團服務中心等單位表示慰問並予以表揚。

「最美司機」謝國偉

「妻子呂綺雲從15日10點20分到南海醫院後,由於得到及時的搶救,從昏迷了三個多小時後,通過醫生的精心治療、透析, 後終於恢復過來。」9月15日,香港中汽公司旗下澳門中汽司機謝國偉執行拱北發往佛山桂城班次,當車輛行駛至桂城德寶酒店路段時,車上有位女乘客呂綺雲突發急病,全身抽搐,吐白沫, 臉色蒼白,不醒人事,情況危急。謝國偉師傅當機立斷,採取措施,在其他乘客的配合下,在極短時間內將女乘客送達醫院搶救。「下午己清醒,知覺等恢復正常了,一切都在南海醫院進行康復治療,請放心好了!」呂綺雲丈夫佛山傳媒集團珠江時報社黨總支委員、工會主席陳仕棠非常感激,特地向公司發來感謝信說,如果不是顧客的配合,謝國偉師傅的積極參與,在最短的黃金時間爭取救助,可能我的妻子也很難有得到及時搶救,恢復生命。謝國偉,是這個行業裏的基層工作者,卻樹立了救死扶傷的最高標準。這一年,溫暖如你。

「今後就叫我乾媽吧!」

在第六個航次的時候,「南海之夢」郵輪的度假助理香蕉帶了一個旅行團,有一位年紀與他母親相仿的客人在登島過程中, 因為貧血而暈倒了。香蕉當時非常緊張,深吸一口氣後,讓自己冷靜下來,趕忙叫來船醫,準備好溫熱的鹽水,安置她躺在墊子上靜臥休息,近一個小時後,看阿姨情況好轉,便將她扶回房間休息。之後,當香蕉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雞蛋面出現在這位阿姨的房間時,她憔悴的臉上浮現出無以言表的感動。返航途中,阿姨拉著香蕉的手激動地說,「小帥的服務讓我感動,感動的不僅僅是我一個人,是我們這一個團裡,乃至整艘船裡的每一位客人!你與我的孩子年齡相仿,看到你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今後就叫我乾媽吧!」一時間,香蕉鼻頭一酸,感動地熱淚盈眶。這大概就是大家所說的幸福吧。

六七十年代港澳中旅是一家

歲月如筆,流年有痕,每個365天的圓滿,是為年輪。1961 年,澳門著名社會活動家柯正平先生創立澳門中國旅行社。員工僅有數人。到了1964年10月,澳門中旅成為香港中旅社的澳門分社。隨後公司業務迅猛發展、經營規模壯大。1979年9月後, 澳門中旅成為澳門新華社直屬企業,不再是香港中旅社的澳門分社。雖然分了家,彼此珍惜「港澳中旅」是一家的歷史源由,重視「港澳中旅」一家親的深厚情誼,同事間多年的友情至今未變,常有往來。當年的澳門分社員工以同為「紅色旅字五角星」標誌的機構服務為榮,部分員工更保留著當年的工作證、活動照片等留作紀念。香港中國旅遊協會的劉國恩在給《中旅》月刊的《六七十年代港澳中旅是一家》來稿中,娓娓談到了今年是港中旅90華誕,回憶起幾十年前各人正風華正茂,懷著「發揚國光、服務行旅」的抱負,一起在中旅的旗幟下勤奮工作的點滴,大家滔滔不絕,場景歷歷在目如在昨天,令人感動、難忘……

欢迎赐稿,来信请至ctsmagaz@ctg.cn
歡迎關注《中旅》月刊微信公眾號
歡迎關注《中旅》月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