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國企出自兩千多年前的漢朝
文:本刊整理


圖:漢朝時期的中亞

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國家紛紛採取國有化措施,全世界都在爭論,到底什麼樣的經濟體制可以抵禦危機,國有經濟究竟應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為了打開這些問號,多年前,央視財經頻道節目組行程一萬兩千多公里,尋訪國有企業的起源。甘肅張掖,2000多年前因「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而得名。當年霍去病西馳隴西,翦除匈奴,之後便在距離張掖200公里的地方為漢武帝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官辦養馬場,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國有企業。

山丹軍馬場: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國有企業

山丹軍馬場自漢武帝時期開始建立皇家馬場,屯兵養馬。其時,漢王朝為了鞏固自己在甘肅的統治,特意在甘肅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督守邊城,屯兵守地就成為當時朝廷的重要問題, 由於祁連山下的漢陽大草灘地處四郡中部,地勢險要,草場優良,水源充沛,即便於放養戰馬又便於防禦外敵入侵,就成了漢朝駐軍牧馬兼防守最重要的場所。從那時開始,直至清末,這裡長期為各朝皇家重視和控制, 成為我國唯一的從未遭遇毀滅的皇家馬場。民國時期,國民政府也十分重視對山丹馬場的控制,長期委派軍政官員對其管理和經營,從未有所間斷,並將其命名為山丹軍牧場。1949年9月蘭州解放,毛澤東主席電令第一野戰軍和西北軍政委員會,必須完整無缺地將山丹軍牧場接收下來,自此,山丹軍牧場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山丹軍牧場。1949年建國後,山丹軍馬場經歷了山丹軍牧場時期、國營山丹牧場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山丹軍馬場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青藏辦事處軍馬生產管理局和西安辦事處軍馬生產管理局時期、蘭州軍區軍馬總場時期和蘭後馬場管理局以及蘭州軍區聯勤部馬場管理局時期,2001年9月10日結束軍隊管理,交由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從此山丹軍馬場由軍隊直屬企業轉為一個地方企業。

幽州胡馬客歌 
唐 李白
雖居焉支山,
不道朔雪寒,
婦女馬上笑,
顏如頰玉盤,
翻飛射鳥獸,
花月醉雕鞍。


圖1. 山丹軍馬場由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始創
圖2-3.山丹軍馬場

鹽鐵官營:兩千年前的「國有企業」

說到國有企業,人們對「鹽鐵官營」並不陌生。鹽鐵官營早在戰國時期的秦國就開始萌芽。早在商鞅變法時期, 地處西方的秦國就對鹽鐵實行了國營專賣,所謂「外設百倍之利,收山澤之稅。國富民強,器械完飾,蓄積有餘,是以征敵伐國,攘地斥境,不賦百姓而師以贍,故用不竭而民不知,地盡西河而民不苦」。 西漢初年,經過長期戰亂,社會遭受嚴重破壞,經濟凋敝,人民大量逃亡,經濟瀕臨崩潰,「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漢初為發展生產,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將鹽鐵經營權下放民間,國家僅設官收稅而已。文帝時,對鹽鐵經營實行放任政策,於是富商大賈、豪強地主往往佔有山海,或採礦冶鐵,或煮海制鹽,一家冶鐵或煮鹽使用的人,多至千餘名。他們「專山澤之饒」,壟斷了對國計民生有重要影響的冶鐵煮鹽業,這不僅影響中央財政收入,而且也助長了分裂割據勢力。


圖1. 桑弘羊
圖2. 商鞅變法

漢武帝時,「外事四夷,內興功利」,發起了反擊匈奴的戰爭。據《漢書·武帝紀》載,至元狩六年止,和匈奴發生衝突21次,出動士卒最多一次30萬人。這一系列的戰爭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造成軍費激增,國庫空虛。 伐匈奴之用簡直無法計算,造成「大司農藏錢經用,賦稅既竭,不足以奉戰士」。為擺脫財政危機,漢武帝實施了鹽鐵官營的政策。「於是以東郭咸陽、孔僅為大農丞,領鹽鐵事,而桑弘羊貴幸」。

鹽鐵官營後,西漢政府獲利豐厚,財政危機得到緩解,「一歲之中,太倉、甘泉倉滿,邊余谷、諸均輸帛五百萬匹,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後來,鹽鐵官營取得了更大的成績,「上大夫君與治粟都尉管領大農事,炙刺稽滯,開利百脈,是以萬物流通,而為官富實,當此之時,四方征暴亂,車甲之費,克獲之賞,以億萬計,皆贍大司農,此皆…… 鹽鐵之福也」。鹽鐵官營在一定時期裡解決了政府的財政危機。


圖3. 鹽鐵官營早在戰國時期的秦國就開始萌芽
圖4. 鹽鐵論

現代國有企業出現

國有企業是一種特殊企業,它的資本全部或主要由國家投入,其全部資本或主要股份歸國家所有。

進入工業化時期的國有企業,或稱國營事業或國營企業。國際慣例中,國有企業僅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而在中國,國有企業還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資參與控制的企業。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同時具有營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點。其營利性體現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體現為國有企業的設立通常是為了實現國家調節經濟的目標,起著調和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發展的作用。


圖:雷諾汽車公司是法國著名的國營企業

現代國有企業普遍出現於二次世界大戰後。

過去的40年,是中國改革發展的輝煌40年,中國經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長。而推動中國經濟實現快速趕超的核心因素是中國企業的集體崛起,特別是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支柱的國有企業,以及作為「精銳部隊」的中央企業的加速崛起和加速追趕。中國國有企業的集體崛起、加速崛起、大規模崛起,這是中國經濟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大紅利和成功標誌,也是中國實現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標誌。


圖1. 現代國有企業普遍出現於二次世界大戰後圖
2. 法國電力公司是著名的國有企業
圖3. 中國國有企業的集體崛起,是中國實現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標誌

欢迎赐稿,来信请至ctsmagaz@ctg.cn
歡迎關注《中旅》月刊微信公眾號
歡迎關注《中旅》月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