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慶,深圳世界之窗獻禮新中國69周年華誕,推出「世紀三部曲」收官之作《盛世紀》(前兩部作品為《創世紀》和《跨世紀》,分別於1998年和2001年成功上演)。深圳世界之窗以大旅遊、新體驗的視角,積極回應「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影響力」的號召,《盛世紀》以大型音樂舞蹈史詩的表現形式,講述的中國故事世界情、中國精神中國夢,展現的人類文明輝煌,以「想不到的恢弘壯麗,看不盡的盛世繁華」來形容,更是貼切。
交流互鑒,展現人類文明輝煌
《盛世紀》由五洲藝術團團長付宇擔任編劇總導演編導創作,全劇由《日月春秋》、《大漢王朝》、《盛世長安》、《雪域草原》、《碧海揚帆》五大篇章組成。以開放的藝術視野與國際化的創新方式,將中國傳統文化精華中的舞蹈、戲曲、武術、雜技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有機的融為一體,多側面全方位展現中國文化藝術在世界歷史進程中的獨特魅力。
第一幕《日月春秋》,以後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揭開了中華文明恢弘壯麗的歷史畫卷;展現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秦始皇一統華夏的故事。第二幕《大漢王朝》,張騫出使西域、鑿空絲綢之路;漢高祖《大風歌》與漢武帝《秋風詞》剛柔相濟、相得益彰,大漢百戲集中華本土文化與絲綢之路沿途各國舞樂雜技於一體,書寫古絲綢之路上各國融合發展的歷史。第三幕《盛世長安》,千年以前,長安城內的東市和西市是隋唐兩代絲綢之路的起點,是聞名天下的世界貿易文化交流中心。大唐長安,書寫著絲綢之路商易往來互利共贏的歷史。第四幕《雪域草原》,珠穆拉瑪、布達拉宮見證文成公主進藏的盛況;新疆喀什噶爾,維吾爾族歌舞的火熱激情撲面而來;13世紀,馬可·波羅行走海陸兩條古絲綢之路,以《馬可·波羅遊記》向世界展示了一個迷人的東方和神秘的中國。第五幕《碧海揚帆》, 明朝永樂年間,鄭和出海,其七下西洋的壯舉,開闢並確保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暢通,促進了東西方文化貿易的交流。
深入淺出,講述中國故事世界情
作為中國首批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深圳世界之窗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經驗,也創作了許多引領演出市場的力作,在國內演出界具有極高的聲譽。在以何種方式講述歷史更為市場所能接受方面,內容重要,深入淺出的講述方式更重要。
就《盛世紀》而言,在尊重世界各大文明、尊重傳統文化和本土藝術的基礎上有所創新,使其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嘗試用非傳統的手法打造傳統,以人們不熟悉的辦法,組合它們熟悉的東西,使古老的人類文明更具有嶄新的時代意義。作品本身將原創精神、文化內涵、藝術價值和市場吸引有機結合,提供給觀眾的不僅是一部作品,更是一台有故事、有人物、有吸引力的演出,一段能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的美好體驗。
雅俗共賞,傳遞中國精神中國夢
如何在更大範圍內傳遞中國精神中國夢,要做到這一點,雅俗共賞顯得尤為重要。然而高雅與通俗,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盛世紀》選取中國幾大盛世, 不僅因為它代表的中華文明不可逾越的高峰,從通俗的角度講,但凡盛世必定輝煌,而在旅遊演出中,輝煌的場景、華麗的服裝、聲光電的標準配置,屬於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欣賞範疇。以編舞為例,選擇《詩經》《蒹葭》,並配以古曲,視之高雅,然《詩經》《蒹葭》的內容本質是通俗的。
從內容來看,第三幕《盛世長安》以「飲中八仙」和「大唐商市」來呈現。以杜甫《飲中八仙歌》為切入點,通過再現詩仙李白、書聖張旭等人在酒會上的群像醉趣,生動地再現盛唐時代文人士大夫樂觀、放達的精神風貌,不可謂不雅。而「大唐商市」則展現了當時聞名天下的東市西市繁華熱鬧的景象:西市胡姬酒肆、商鋪林立、商賈雲集,很接地氣的市井鬧市;東市作為皇家購物場所,其高雅與西市的繁華相得益彰。
深圳世界之窗原創推出的史詩、名著、都市三大系列作品中,分別以戰爭與和平、科技與文明、交流與互鑒、生命與愛情、光榮與夢想、時尚與傳統、旅遊與休閒為主題,每一個作品的主題都有深厚的文化內涵, 表面上看對一個景區而言都顯得過於嚴肅厚重,其實 每部作品主題的確立,都是藝術與市場的雙贏,雅俗可共賞。
( 作者現供職于深圳世界之窗)
鏈接
《跨世紀》《創世紀》斬獲多項大獎和記錄
2002年《跨世紀》榮獲IA A PA世界旅遊演藝「奧斯卡」國際大獎,Big E最佳整體製作大獎,為中國第一個獲得該項國際大獎的參賽作品;2002年《創世紀》創觀眾人數、演出場次兩項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