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旅業聲音 建言國家發展——中國旅遊集團「兩會」代表委員積極履職
本刊整理


3月,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先後在北京召開。集團董事長萬敏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職工聯誼會會長盧瑞安作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分別出席兩會;集團總經理姜岩列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大會期間,萬敏董事長和盧瑞安會長分別就相關問題建言獻策,有關建議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

旅遊產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融合是關鍵

旅遊是兩會的熱詞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同時,在新一輪機構改革中,國家旅遊局與文化部合併,組建新的文化和旅遊部。旅遊被擺到如此重要的位置跟近年來我國旅遊產業保持高速增長不無關係。2017年國內旅遊人數超過50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8%;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13萬億元,超過G DP總量的11%。在旅遊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景區門票價格偏高、旅遊服務質量有待提升、群眾滿意度不高等問題。國家加大對旅遊業的改革力度,為旅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

萬敏認為,在目前各行各業都在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走融合發展之路。例如產業融合、行業融合、線上線下融合等,包括像現在講的工業旅遊,旅遊業和金融,旅遊業和健康、醫療,旅遊業和文化,旅遊業和體育,整個都是融合發展。

創新發展服務業要以消費者為核心

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高新技術產業迅猛增長,這是過去五年中國經濟新、舊動能加速轉換交出的成績單。

萬敏認為,旅遊產業作為服務業的一部分,必須加快形成以消費者為根本的服務理念。他表示,下一步,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原來旅遊行業提供產品,遊客才能享受產品。升級以後,要根據旅客需求提供相應產品,以消費者為根本來進行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遊客不需要跟團遊而需要自助遊,我們就給遊客提供自助遊,老齡人口增多,他們需要養老休閒旅遊產品,我們就提供這樣的旅遊產品。

「工匠精神」和人工智能

在回答近年來中國製造和「工匠精神」被人們頻繁提及的問題時,萬敏認為,以旅遊為代表的服務業想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也要培育「工匠精神」。他說,中國一些傳統行業服務做得好,包括海外一些行業服務也是做得無微不至,超出消費者預期,所以要提倡「工匠精神」。不單針對製造業,服務業也要出大師,也要有「工匠精神」。

此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慧生活。這是繼2017年之後,人工智能第二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萬敏表示,機器人導遊、保姆未來都會出現。服務業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發展,將極大地改變服務業,提高客戶體驗。

粵港澳大灣區旅遊市場前景廣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內地與港澳地區交流合作。多位來自港澳的全國人大代表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香港和澳門應該把握時代機遇、積極融入到國家發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集團職工聯誼會會長盧瑞安

盧瑞安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已成為國家戰略,從旅遊業的角度看,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體量龐大、遊客數量多,旅遊市場前景非常廣闊。他表示,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和未來深中通道等交通設施的完成,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將更加便利,大灣區各地可發揮各自優勢,建立酒店群、景區群等,應進行總體規劃,加強協調,互通有無,錯位發展,實現粵港澳三地旅遊業的共同發展。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3月11日下午經投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港澳代表紛紛點贊,表示這為中國的長治久安提供了法治保障,將為包括港澳在內的全體中國人的美好生活保駕護航。

盧瑞安表示,香港居民都非常關心憲法修正案對香港、對國家未來發展的影響,本次憲法修正案的通過,將對國家的長治久安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港人關心的「一國兩制」也繼續得到鞏固;對未來持續穩定發展有信心。


銜接:2018全國兩會與集團有關的政策及要點梳理

--文化部、國家旅遊局合併為「文化和旅遊部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第四次全體會議,聽取國務委員王勇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顯示,不再保留文化部、國家旅遊局,組建文化和旅遊部。王勇表示,作出上述調整旨在「為增強和彰顯文化自信,統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和旅遊資源開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旅遊的地方

新一年政府工作報告發佈。具體直接提及旅遊的地方有兩個部分,一處是總結工作時講到出境旅遊人數,報告指出,過去5年,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出境旅遊人次由8300萬增加到1億3千多萬。另一處是在工作安排中,講到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政府工作報告提及的其他與集團業務有關的內容

國資國企:繼續推進國有企業優化重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落實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制度。

營商環境:在全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大幅縮短商標註冊週期。

財政、稅費: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健全地方稅體系,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對外開放:全面放開一般製造業,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放。有序開放銀行卡清算等市場,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限制,放寬或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外資股比限制,統一中外資銀行市場准入標準。全面複製推廣自貿區經驗,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醫療養老產業:支持社會力量增加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服務供給。發展居家、社區和互助式養老,推進醫養結合,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

住房租賃市場:支持居民自住購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廣大人民群眾早日實現安居宜居。

現代農業:促進農林牧漁業和種業創新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發展「互聯網+農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文化產業: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欢迎赐稿,来信请至ctsmagaz@ctg.cn
歡迎關注《中旅》月刊微信公眾號
歡迎關注《中旅》月刊微信公眾號